查看: 465|回复: 0

【回眸】把好听的故事讲给你

[复制链接]

10

主题

10

帖子

37

积分

小萌新

Rank: 1

积分
37
17-文院-文华 发表于 2018-7-21 16: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国内外顶尖专家共话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他何以成为美国杰出年轻教授;“最强大脑”创业中;破格晋升的背后……2016年,你听过哪些武大故事,记得哪些好听的故事?

报道新闻就是讲述故事,吸引读者,既要靠新闻本身的“含金量”,也有赖于作品的感染力。为了讲好武大故事,讲述者们使出了洪荒之力——从典型人物到深度报道的开掘,从生动鲜活到文化品位的探索,在不懈的尝试和创新中妙笔生花,一条条大事记变成了一个个动听的故事。

好故事,主角是核心

胡德坤教授在武汉大学联合荷兰莱顿大学在海牙举办的南海仲裁案与国际法治研讨会上发言,在央视《新闻直播间》和《环球视线》作访谈直播,在《光明日报》发表专题文章,深入解读南海问题,解析南海仲裁案,在解决领土海洋争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绿色化学”女院士张俐娜登上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刊;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聚焦李红良教授团队……

活跃在故事中的主角,永远是好故事的核心。珞珈山藏龙卧虎,群星璀璨,让一个个故事熠熠生辉。

▲李红良带领的模式动物研究所

2016年,这样一些人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从资深学者到普通教师,从学术“大咖”到科研新秀,还有那些总给予我们正能量的人们。不同的是他们各自的故事内容,相同的是他们追求极致的精神。

年初,一位名叫余功茂的英语教师在武大人的“朋友圈”里火了。3月3日,校园网主页头条以《余功茂:感人的坚守》为题,报道了他虽罹患重病仍坚守三尺讲台,乃至于“跪着也要讲下去”的故事。该故事被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媒体纷纷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余功茂对教学的执着,他与学生犹如亲人般的感情,为人们所称道。而今,在学校及各方的关心下,余功茂已成功换肾,身体恢复良好。

“我很享受教师这个职业。只有站在讲台上,我才能感觉自己存在的价值。”余功茂这样对记者说。而同为教师的杜莉,同样“痴迷”于讲台。她说:“好老师是喜欢当老师的人。”她讲起课来激情四射,采访她,也很容易被她对教学发自内心的热爱所感染。

像余功茂、杜莉这样的师者还有很多。继杜莉、李涛先后获第一、二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之后,今年龚龑又获一等奖。《第七届杰出教学贡献校长奖得主风采》,展示了一批深受欢迎的教师形象:营造学生最喜爱课堂的刘青珍、带本科生做科研的许才军、在校园推介中国戏曲的易栋、弘扬武大辩论文化的周玄毅、被学生亲切地称为“侯哥”的侯安新、玩转课内外的翻译教学团队……

  
▲龚龑获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尚书.大禹谟》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在科研的道路上,“惟精惟一”一直是武大人追求的境界。

李德仁院士一直是媒体关注的“主角”。虽年逾古稀,他仍带领团队不断求索。得益于恩师的手把手传授,李德仁的第56位博士邵振峰入选科技部2015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采访中,他人眼中的邵振峰,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对科研的执著。

唐炬教授团队因保障电网安全运行而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吴根友教授团队历时十年写出《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孟令奎教授团队因研制“水利应急响应遥感智能服务平台”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新闻网“团队的力量”专栏一如既往,聚焦专注于传道解惑、潜心于科技创新的教学科研团队。研制出“人造变色龙”,年轻学者在“玩”潮科技……一个个科研“新秀”也进入视野,形成一个个新闻热点。

“作始也简,将毕也钜。”而有一些人却生动地诠释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真谛。朱英国院士数十年如一日改良推广红莲型杂交水稻;退休20余年的萧致治教授,仍将学术研究、支部建设和育人奉献进行得有声有色;76岁的梅荣政教授一直埋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感觉退休之后比过去更忙了”;23载守护梁子湖,每年驻岛超过300天的于丹教授,依然执着地为一方湖水“疗伤”;李珂在援藏期满后,毅然申请继续留任西藏大学,打算再当三年“云端上的教授”。

▲《湖北日报》整版报道“水草教授”于丹

好故事,关键得动听

罗伯特.麦基在《故事》一书中写道:“故事赐予我们的正是这样一种机会:去体验我们自己生活以外的生活,置身于千姿百态的世界和时代,去追求、去抗争、去感受我们生存状态的各种不同深度。”

这就是故事的力量,但只有好故事才有这样的“魔力”。讲好武大故事,不能止于传播信息,更重在诉诸情感,传递价值,产生共鸣,引人深思——

“有一天,当我们步入耄耋之年时,会怎样使用一生的积蓄?”《青春怀志,白首方坚》一文开篇发问。年过九旬的张慜校友将毕生积蓄赠予母校,展现了一代武大人的悠悠珞珈情,感动了无数师生校友。文章一经发布,被近十家媒体转载,网友纷纷向老校友致敬:“莫名想哭,希望老人身体康健、长命百岁。”“这才是真正的爱与信仰!”“珞珈人,一生情。老校友垂范于前,定会薪火相传。”好故事,必定是带着充沛的情感去听、去想、去写,因而创造出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记者只有在现场,才能讲出好故事。“李浩然打开电脑播放幻灯片,开始了论文讲解——一篇发表在《政治经济学期刊》上的文章。”“每周四上午的论文讲解,已成为增长与发展workshop(论文工坊)学员的常态。”这样的描写,让读者的思维随着主人公的动作进入现场,有了身临其境的体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主题
    37
    积分
    10
    帖子
    10
    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