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79|回复: 0

武大故事:中国化学家轶事(九)曾昭抡

[复制链接]

10

主题

10

帖子

37

积分

小萌新

Rank: 1

积分
37
17-文院-文华 发表于 2018-7-21 16:3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张是大家在网上看到比较多的照片,是曾先生57年之后照的,显得苍老憔悴。我见过曾先生更年轻一些的的照片,带园框眼镜,透着睿智,淡定。但不是这张。


他在化学方面的成就,大家搜一下就好了,我们只谈轶事。

曾昭抡是化学界的泰斗之一。好多优点都被他他老人家占了。我们在这里列举几条:

1出身好。他自己是曾国藩家族的后人,曾国藩五弟曾国璜的曾孙。夫人那边他大舅子是俞大维,而俞大维的亲家翁是蒋经国。

2.身体好。在清华是长跑运动员,到西南联大的时候,从湖南到昆明那一段他是和学生一起走过去的,当时同行的人还有闻一多。这不算什么,关键是每天早上大家起床的时候,这个四十多岁的教授已经看了好长时间的书了。

3脑子好。老人家精通六门外语,可以用这六种外语完成阅读文献,写文章的工作。其中日语是他62岁得了癌症之后才开始学的。俄语也是到了40多的时候才到西南联大和学生一起开始学。为了节省时间,他上午听三年级的课,下午听二年级的课,很快俄语就熟练了。

4眼光好。建国前,他曾认为三个年轻人将来前途不可限量。这三个人分别是唐敖庆(不用多说了吧),卢嘉锡(科学院院长),梁树权(分析化学大师)。

5精力好。他老人家担任过的职务无数,但从没听说那件事情干得不优秀。光审定中文化学名词,经他手确定的就有一万五千多个(他是这项工作的负责人),他编的《元素有机化学》现在依然是很好的参考书。

6责任心强。26年一毕业就回国了。在西南联大为了办《中国化学会志》,他不惜自己出钱。为了国防,主动从事根本不熟悉的毒气、炸药等军工研究。1957年作为教育部副部长兼中科院化学所所长(现在看起来有点别扭呢,一个副部级一个司局级,小白也曾经这么别扭过)提出了《科学纲领》,结果成了第一批右派。

7.能做研究,能言军事。当时在西南联大军事评论文章堪称一绝。绝的顶点是他曾在演讲上推断盟军开辟第二战场的时间和地点,结果时间差两天,地点完全正确。毕竟人家是曾家的人,军事方面是家学渊源。

再讲几个小故事。曾先生到图书馆看文献,在书架间是小跑而不是走,生怕耽误时间;吃饭也是极快。抄一段曾先生的日记“九至十时,预备无机化学;十至十一时,旁听三年级俄文;十一至十二,一时半至二时,继续备无机化学;二时至四时,作俄文练习;四时半到五时半,旁听二年级俄文”(估计大家烤GRE的时候也能这么拼命,那么这么干一辈子试试?另外他还负责高等有机、有机等课程)

他有至少两次机会可以在国外呆下去,但是回国时他根本就没犹豫。一次是MIT博士毕业,一次是解放前到美国考察原子能工业。在召回弟子方面也是出了大力,唐敖庆就是被他召回的,徐光宪也一样,当然高小霞(徐光宪夫人,80院士)跟着回来了。

曾先生对毛主席是很佩服的,在西南联大经常引用《新民主主义论》,结果一不留神上了黑名单,万幸他大舅子比较厉害。

对于中国工业和科研的布局,他可是尽心尽力。他提议建立吉林大学,并把唐敖庆从北大调了过去;把王大珩(Wang Daheng)(光学家)、徐利治(数学家)等调到了长春。现在吉大的化学和数学都很牛,长春光机所更不是一般的牛。一五期间,化学家曾昭抡提议成立了两期“力学研究班”,这两期420名学员起到了骨干的作用。清华能有化工系,他也是得罪了人做无名英雄的。

曾先生虽然57年就是右派了,精神生活不好,但是物质生活文革前还是可以的,62年的时候他们家就已经有电视了,这时候电视可没多少人能有。他们老两口都是文革初期含冤去世的。

其实世家子弟多才多能颇有不少,再举个和化学没什么关系的例子。赵元任,汉语言学之父,是赵翼的六世孙,就是“各领风骚数百年”那位,再往上查是赵匡胤的第三十一世孙。当年留学美国,成绩他第二,胡适第55,入康奈尔学数学,1919年开始在康奈尔教物理,1920年回清华教心理学,1921年之后回哈佛,后任中文教授,1928年后在清华教授国学,1938至1939年于夏威夷大学,教授中国音乐,后去耶鲁并在抗战期间入美国籍,1947年后于伯克利教授中国语言。想起他是因为在美国的时候,他为了研究福建方言,专门去找萨本铁研究。

单独把曾先生和张资珙先生列出来是有一点私心的,因为我们老先生在武大的时候受过他们的教诲。我们老先生在载人航天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的。这么大的工程,小细节上谁比谁领先一点都很正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主题
    37
    积分
    10
    帖子
    10
    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