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752|回复: 0

武大教授的声音:於可训:亦庄亦谐,且歌且行

[复制链接]

5

主题

5

帖子

17

积分

小萌新

Rank: 1

积分
17
18-土木-图温 发表于 2018-12-5 19: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於可训:亦庄亦谐,且歌且行
於可训,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写作学会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研究与评论,文学活动和学术研究先后涉及文学评论、中国新诗、中国现当代小说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等多个领域。个人专著有:《中国当代文学概论》《当代文学:建构与阐释》《王蒙传论》《新诗体艺术论》《小说的新变》《批评的视界》等。
《文心雕龙》里有这样一句话:“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古人说文以载道,文章之色彩与天地自然交相辉映,足以见得古人对文学的重视。
於可训就是这样一位为文学和文化的发展砥砺前行的学者。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他的性格特点,“亦庄亦谐”再合适不过了。
结缘文学
如同大多数爱好文学的少年一样,从小学到中学,於可训的语文成绩名列前茅,作文尤为突出,因此独得语文老师偏爱。
他回忆起当时“被开小灶”的情形:“周末,老师常常让我在她的宿舍里阅读。她为我指定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论文艺等书籍。我看书时,她就在宿舍门前洗衣服。”就这样,在老师的洗衣声中,年幼的於可训接触了许多重要的文艺理论概念和命题。这最初的理论启蒙,使他受益匪浅。
“爱好文学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通病。因为在我们成长的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除了文学能够寄托年轻的心灵、编织人生的梦想之外,就没有别的更值得我们眷顾的精神文化处所了。”於可训坦言。
30岁才来到珞珈山读书,於可训认为自己十分幸运,能够浸润在中文系几代人开创的学术传统之中,接受其有形无形的熏陶。他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40年来一直没有离开这片他爱的校园。
於可训始终认为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都需要“知人论世”。在中早期的文学批判中,文学界开始引进西方各种新的文学批评方法,但他始终坚持中国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方法。
工作和生活经历,构成了於可训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的经验背景,也是他对文学理解、阐释、判断、评价的重要参照。尤其是反映当代历史和当下生活的一些文学作品,在阐释和评价中,他能够调动更多亲身经历和切肤体验,加入独立思考和自我反省。与此同时,他会考虑到历史的曲折性和生活的复杂性,因而有更大的包容度。
工作之余,於可训不断创作诗歌散文小说,70岁仍独立进行文学创作。他总说自己思想活跃,又不想闲着,便有了《地老天荒》等富有思想性的小说产生。
宽厚严师
在三十余年的教书生涯中,於可训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上课总是提前半小时到课堂,做好各项准备。从他的教案可看出,他备课认真而详细,征引丰富而具体,仅《当代文学》讲稿就有近50万字,还附有数百张各式各样的纸片,记录着教学之余的思考与心得。
“上於老师的课很轻松,每堂课我们都听得特兴奋,特带劲!”上过他课的学生如是说。他讲起课来总是妙语连珠,激情飞扬,活力四射。“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於老师不断调整思路,改进教学方法,精简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并开列多种书目,供学生们开阔视野,深化学习。”文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怀民“揭秘”。
熟悉於可训的学生都说,他是一个对自己严格、对学生处处关爱的人,是一个童心未泯的良师益友。一次,有位同学忘了交作业,怀着忐忑的心情独自去找他。於可训笑着说:“不要耍单边,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嘛!”令这位同学感叹不已,“於老师懂什么叫宽容。”
物质和精神上的关心,给学生成长以极大的帮助。他的研究生大都是他家餐桌上的常客,有的学生从家返校,半夜下车无饭,直接“杀”到於老师家,进门就说:“师母,我才回来,饿了,有吃的没?”
他经常将有学术价值、对专业发展有帮助的图书赠给家庭困难又矢志向学的学生,或向报刊推荐他们的文章。学生有了难处也乐意向他倾诉。一位本科生考研失利,痛哭流涕,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他与这位学生多次交谈,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旅途中的成败,鼓励学生振奋精神,再作拼搏。一年后,该生终于如愿以偿。
由于社会风气影响,有的学生把社会交际的庸俗套路搬到师生交往上来。於可训总是耐心说服教育,讲清做人做事的道理。
於可训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创新,他带出来的学生,很多都成为所在高校的骨干。逢年过节纷至沓来的贺年片,载着学生对老师的崇敬和祝福,每每这时,於可训总是很开心:“看到学生们生活幸福,又干出一番成绩,能够为社会多做事,是我最感欣慰的事。”
快乐人生
於可训曾下乡种田,在大家都认为下乡很苦的时候,他却找到了一份快乐,并且演变成一生独守的厚爱。他还当过工人,既握过锄把子又摆弄过机器,还在调车场做过调车工,俗称“车猴子”。这个工种很独特,像猴子一样一天到晚在隆隆走动的列车车厢上攀来爬去,没有胆量是干不成的。
回忆这段日子,他说自己是干一行爱一行的,做调车工体验了铁道游击队“飞车侠”的滋味,也就平添了一种豪情和乐趣。
“知人论世”是他一直坚持的理念,他善于在生活中寻找乐趣。於可训的弟子叶立文说老师“受乡间豪迈民风之熏染,虽满腹经纶,却不改率真本色。乐与弟子聚众神侃,言辞诙谐睿智”,并有趣事一则为证:某夜,於可训难得看电视,正为剧情牵肠挂肚之时,忽然停电,他慌忙致电校长,大呼:“我要看电视,怎么突然停电了?”后来同事在席间谈及此事,全场喷饭。
於可训家中充满书香气息,书房整整齐齐摆放着各类书籍,随处可见书法字画作品,还有一些新奇的小玩意儿。比如他自己发现并创作的根雕,形似鳄鱼,生动可爱。还有书房窗台上摆放的石雕石画,其中一个表示“烧火做饭”和“灶台”之意的“爨”字,与书房气氛竟毫无冲突,可谓雅俗共赏。
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家中一面排列成心形的照片墙。其中有黑白的结婚照,也有彩色的老中青三代人美好记忆。其乐融融,为小屋更添温馨。
这就是於可训,一位有着“知人论世”批评理念和严谨治学态度的大家,一位坚守讲台、关心下一代的名师,一位关爱家人、用心品味生活的真性情长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主题
    17
    积分
    5
    帖子
    5
    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